您当前的位置: 学子心语内容页

Join Yuanhang, Study Abroad!

哥大记忆

姓名:刘畅

年份:2016年

学校:哥伦比亚大学

项目类别:交换

 

上学期我有幸参加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交换项目,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不但学习了知识,同时也对于美国的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在授课形式方面,在哥伦比亚大学不同的教授们采取的方式各有千秋。大多数的老师习惯传统面授的授课方式,也有的老师会将一些额外的讲座提前录下来然后上传到网上供学生们阅读。还有的老师因为长期在国外研究,会选择视频通话的方式进行授课。

哥大校园

 

多样的授课形式也催生了灵活的教学方式,在一门细胞生物力学的课程中,教授给我们布置的其中一项作业就是利用吹风机、橡皮筋和重物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并将实验的结果通过照片的形式提交。同样是在这门课上,教授会经常拿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例如绳子,小棍子等)类比抽象的物理模型,这种生动的教学形式极大程度上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欲望。在另一门“Senior Design”课程中,老师请到了当前在咨询公司工作的项目经理、在医院工作的神经科医生等前沿领域专家对他们所在的领域进行相应讲解,这让学生们体验到了一手的资料和信息,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

在学习上,这里和国内最大的区别就是需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课下,很多的课程一周老师只讲授一次,课后的作业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查找资料完成。大家自主学习的能力都很强。我还记的我和小组的成员为了收集完成一次的作业的资料,联系并走访了几家纽约的医疗诊所,一起讨论问题到深夜才将任务完成。

圣诞节的灯

 

在学习之余,我也在潜移默化地受到美国的文化氛围的影响。和国内不同,个人主义盛行的美国里人们更多地各行其是,大家的生活相对独立,而不像国内的环境中大家总是以集体为单位交流活动、娱乐。集体的娱乐方式相对匮乏,但是这里每个人的自我意识相比国内也更加明显。

    有人说过,“If you can make it in New York, you can make it everywhere” 在纽约的生活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高出其他城市数倍的房租,近百分之十的消费税,数以万计的人们竞争同样的工作……有人说,在纽约生活的无忧无虑的人或是在校的大学生,或是不需要考虑金钱的富人。在这里,来自美国各地的,世界各地的,不同肤色、宗教、种族的人们都集中在这里。也许是为了留下,也许是为了更好的离开。

    也许是语言文化的差距,初到纽约的时的我多少有些孤独。但我也渐渐体会到,人们口中纸醉金迷的纽约也并非缺少温情。记得一次感冒的时候在街上走,不停地打喷嚏。一路上我听到了一句接一句的“Bless you”无论是匆忙赶路的年轻人,还是站在街角的老爷爷。不同肤色的人们共同包容,互相扶持形成多彩的文化熔炉。 这或许就是纽约的魅力吧。

 

和实验室小伙伴去打真人CS

 

在交换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各式各样的人。一次在布鲁克林的徒步旅行中,我认识了一位哈佛大学神学院的研究生。他在攻读本科的同时为印度尼西亚的儿童筹集了二十多万本书籍,现在希望能从宗教的学习中帮助恐怖主义危机下的人们。谈到对于大学生活的建议,他说:要去创造,而不只是参与。这让我对独立自主地追逐自己的热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我还遇到了一位中国的学长,他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选择了进行创业。很多时候一天是只能睡34个小时,但是他对于生活仍然充满着激情。问及他创业的原因,他告诉我:他不想过那种一眼就能望到底的生活。虽然现在他的企业还不够成熟,但是在创业的过程中他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伙伴,甚至了解了专业之外的大量融资、教育、大数据、新媒体的知识,也收获良多。

在纽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都会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数不清的艺术巨匠在这里汇集,在艺术馆中眼花缭乱的世界丰富多彩。法餐,日料,意大利菜……世界各地的美食都集中在这里,不同人怀揣着不同的梦想,这里每天仿佛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在时代广场的中央,人流聚散,荧屏上的广告流光折转。

不夜的城市,在下一个夜晚,灯火还会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