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学子心语内容页

Join Yuanhang, Study Abroad!

学在康大,乐在蒙城

姓名:顾晨波

年份:2016年

学校:肯考迪亚大学

项目类别:交换项目

蒙特利尔,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颗明珠,简称“蒙城”。Concordia University(康大)就坐落在蒙城这个四四方方的棋盘上。来到康大标志性建筑附近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学校?好吧,这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整个学校与周围的社区融为一体。几个世纪前的教堂,象征着时代潮流的服装店铺,这些似乎与国内的校园景致并不相仿,却浑然天成,自有一番风味。

 

 

皇家山俯瞰

 

在这样一个地方学习,自然也有一番不一样的感受。加拿大的课堂氛围和我意识中西方国家的课堂氛围基本一致,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热闹。在课堂间,学生可以任意地打断老师授课进行提问(虽然老师不一定会马上回复你),每个人都可以大声地表述自己想要表述的观点,哪怕是错的。虽然有时候很多问题看起来比较稚嫩,也会引起全班的哄笑,但是似乎每个人都乐在其中。

 

说完上课氛围,再来谈谈课程的内容。与国内偏重于概念与理论不同,这里的工科课程特别注重“实践”。举个例子来说,当国内课堂上举出一个新的概念时,通常便会从逻辑上给出一个合理的证明,来证明这个理论的合理性。然而,在这里,当老师给出一个全新的概念时,他们更倾向于举很多这个理论应用的例子,这些例子通常深度都很浅,然后通过例子来阐述这个理论的价值,往往都能给我一种似乎恍然大悟的感觉。除此之外,这里工科课程配套的实验课程,都是用心设计出来的良品。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的课时比例就达到了1:2之多,而且实验内容紧贴授课进度,实验的时间非常充裕,可以在实验期间对其中的原理进行充分思考(国内通常会通过预习报告加上老师实验前授课的方式取缔这一部分时间)。同时,这里的实验助教,都是非常nice的学长学姐,如果实验途中碰到任何问题,他们都会伸出援手,一步步地解释这边的原理与操作思路,非常有耐心。对于我而言,在这里做实验是一种幸福的经历。

 

说到这里,不可避免地要谈谈老师的授课风格,这里的老师感觉都很有个性。Management的授课老师基本就是领着下面的同学一起扯淡,扯经历,和学生打成一片,期中考试的时候还给提前交卷的同学发了糖吃。现代控制理论和飞行控制系统的老师讲课都特别认真仔细,如果下面有同学发问,通常一个简单的问题就能解释个5-10分钟,当然其中一个喜欢扯着就扯开去了,另外一个就会开始帮大家总结概念。最有个性的还是自动控制的老师,上课经常讲一些我听不懂但是同学都笑很嗨的段子,我课下跑过去问问题的画风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中的一种:

 

1. 我表述了半天,他一脸狐疑地回我一句:Please think carefully before ask me.

(是我英语表述的不好吗)

2. 一本正经地回答(果然还是比较喜欢这种情况)

3. Did you go to class last time?(真心没翘过课)

4. 瞪大了眼睛,一脸无辜地说:Oh, I am going home, come to see me next time.(感觉自己就被这么无视了)

 

在康大,小组合作的“习俗”源远流长。作为一个本科生,我所选课程的project以及实验课(含报告)全部都是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的。从一定程度上,很难说这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就以自动控制的实验为例,每次实验完成后,每次需要完成大约15道的实验分析题。这些题目全部是分工完成,最后整理成一个总的report。有些可能只是数据处理,有些却是从头到脚用软件建模仿真,一道题便动辄1~3个小时。作为中国来的同学,我通常就承担着那些负担特别重的分析题与仿真题,虽然工作量很大,但是从中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从我那些队友的角度来讲,也许他们就没能学到那么多的东西。也就是说,在国外,想学东西真的就得自己主动学。就我在北航的经历而言,哪怕是小组合作完成的实验,通常报告都是人手一份的,从表面上给予了同学们一个平等的锻炼机会。总体上说,小组合作给予了学生一个自由沟通交流的平台,也锻炼了我的语言能力,对于交换的同学来说大有裨益。

 

圣母大教堂

 

说完学习,就该谈谈生活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一直为中华料理深感自豪。背井离乡,免不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于是乎,一代料理小白,经过时间的磨练,现在也能操得一手得体的黑暗料理——至少自己不会饿着了。其实,这里也有挺多中式与西式的餐厅,作为吃货的我,常常在周末溜出来开开小腥。出门时,还能顺带欣赏欣赏周围的自然风光。步行一公里,便是当地著名的皇家山。从山顶俯瞰,整座城市川流不息,美景尽收。地铁几站路,便有北美曾经规模最大的圣母大教堂,见证蒙城兴衰的老港口,记录城市历史的古堡与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