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学子心语内容页

Join Yuanhang, Study Abroad!

隆德大学交换生活回顾

姓名:王韵嘉

年份:2017年

学校:隆德大学

项目类别:交换项目

 

对于每一个工业设计学生来说,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都堪称心中的圣地,我也不例外。经历了半年多的材料准备、申请和面试,20178月,我有幸成为北航-瑞典隆德大学交换生,踏上了北欧这片对我来说神奇又神秘的土地。五个月的交换时光很短,短得我还能清晰地记起与班上来自五洲四海的同学初次见面的情景;五个月又很长,长得当我整理回顾初来乍到时做的第一个家具设计项目时,感觉恍如隔世。当我在键盘上敲下这些文字,我在隆德小城的时光已进入倒计时。回顾这段交换时光,收获满满,让我感慨万千,一时竟不知从何下笔。窗外漆黑夜空中徐徐升起的猎户座,腰带上三颗星星明亮闪烁。我忽然有了灵感,就以三个关键词总结吧——氛围,实践和视野。

 

隆德初雪

 

一、氛围

作为一个“非典型”的北航学生,每每向校内外同学说起我的专业时,往往都会收获对方的一脸惊讶:“哈?北航还有工业设计系!”的确,在北航,工业设计系规模较小,即便身边有良师益友相伴,我偶尔也会稍微生出些“边缘人”的苦闷感觉。而来到隆德大学,一切都让我感到新鲜又兴奋不已。独立坐落在校园一角的“Design Center”,教学楼中各处陈列的产品模型和张贴的竞赛宣传海报,机器轰鸣声隆隆的模型室,设计学院的独立图书馆,人头攒动的学生作品展…… 这样的学习氛围,对我来说是一种新鲜体验。除此之外,这里的“教”与“学”的方式,与我曾经的体验也有所不同。在北航的第一年,我是在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度过的;大二时,我转到工业设计系就读。前两年的学习生活中,我大多数的时间都交给了课堂和作业。而在隆德工业设计系的半年,我的学习机会主要来自与搭档在项目实践中的合作讨论,以及老师定期的”supervision”;真正的课堂讲座时间占比较少。这两种教学和学习方式各有千秋,以我尚且浅薄的经历也不敢妄论优劣;但就设计氛围而言,我个人认为,这里的同学们讨论和实践的热情相当有感染力,很能让人产生投身其中的强烈愿望。

 

隆德大学图书馆

 

二、实践

实践可以说是我学习生活的主旋律了。开学初的第一门课”Visual Communication”,其内容便是在三周的时间内,将一把白色塑料椅子重新设计改造成一个”Modern Classic Design”。于是接下来的三周里,我和我的搭档就在满身木屑、塑料碎片和工作室里隆隆作响的机器声中度过。最后的成品得到了老师的良好评价,甚至与其他同学的作品一起,得到了在教学楼大厅设展台展览的机会。这一次设计实践对我而言意义重大,成长也相当明显。除了各种模型制作工具的熟悉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从中学到了一种从经典设计中提取概念并迁移运用的设计方法,以及讨论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除了这种以设计项目为主导的课程之外,以讲座为主的课程同样会搭配相当数量的实践机会。在一门名为”Production”的课程中,除了每周两次的讲座,学生们还需要参加每周一次的Lab。在Lab里,我们得以亲手操作机器来体验砂型铸造、焊接、挤塑、注塑等各种制造工艺。这些操作在生动有趣的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课程内容的了解。在实践中学习,这是隆德大学给我留下的深刻体会之二。

 

隆德深秋

 

三、视野

视野,大概是我在这次交换经历中最重要的收获了。

设计学院图书馆是我午休时最频繁拜访的地方。各时代的经典作品解读、著名设计师的生平履历、行业里最活泼的新闻……这些资讯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加深了我对自己所学领域的了解,以及,在将这个行业的丰富与复杂呈现在我面前后,让我对它的热爱更上一层楼。

交换期间,我与来自五洲四海的人们相遇,与他们交流、成为朋友,倾听他们的忧与爱,并尝试理解他们的价值观。世界很大,人很渺小,越是尝试解读,便越是感到迷惑。我们每个人能读到的,都是冰山一角。不同的人,不同的民族背后参差百态的性格、思维、习惯、文化,都自有它的迷人之处;这是否就是罗素所说的“参差百态乃是幸福的本源”?望见了太平洋的宽广,便不再会为自己拥有一条溪流而沾沾自喜;旅行者一号飞行64亿公里后转身一望,也发现曾经被称作家园的蓝色星球不过是悬浮在阳光中的一粒微尘。

 

隆德活动

 

五个月的交换生活即将结束,收获、期待、喜悦、遗憾,都将与隆德这座静谧美好的北欧小城一起,永远藏进我的记忆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