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走时才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喜欢上这座城市,海滩边的安静,博物馆的舒缓,市中心的时尚,情人港的狂欢,澳洲人的质朴,歌剧院的洁白与色彩斑澜,UNSW的活泼与荣耀。错过了墨尔本,错过了塔斯马尼亚,但决不会错过你,悉尼。
——题记
澳洲的生活是从2月15号开始的。在这之前,考雅思,准备各种申请材料,租房,忙了大半个学期。所有的期待与忧虑从悉尼国际机场飞机平稳落地的那一刻起都化为惊喜。
这是我第三次出国,也是第一次长期在国外生活。没有带队老师,一切都得靠自己摸索,但也不是孤身一人。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是中央美术学院的一位大三的女生,和我同一个早晨抵达悉尼。最初的一两个星期,我们经常一起行动,在陌生的环境里减少了很多孤独感。两周之后就已经完全适应澳洲的生活了。新南威尔士大学没有像国内一样的食堂,而是在图书馆、学生宿舍周围分布着一些各式餐馆。澳大利亚是一个有着多元文化的国家,这一点从当地的餐馆类型就能看得出来,泰国,马来西亚,日韩,中餐,澳洲快餐等遍布学校及周边。
关于租房,有一些格外需要注意的。长租的房子是我来澳洲之后找的。新南有学生发展服务中心,可以咨询各种问题,包括校外租房的信息。服务中心的志愿者都很热情,会耐心地回答问题,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查找合适的租房信息。我最终找到的房子是距学校10分钟步程的公寓,住在一对在澳洲定居的泰国夫妇的家里。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虽然没有太多的交流,但还是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他们会时不时地带一些好吃的甜品、水果或者面包给我,吃早餐时会关心一下我的学校生活。虽然每周195澳元的房租有些贵,但居住环境确实非常棒,感觉就像在家里生活一样。
新南的学生活动丰富多彩。依然记得迎新周里社团招新的火爆场面。作为毕业生的我,虽然只是好奇地观望,同样乐在其中。加入学生组织Arc之后,曾参加过一次海岸线徒步走,从Bondi Beach到Coogee Beach,一路上欣赏沿线的美景,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伴互相交流文化,非常有趣。到达Coogee Beach之后,美味的海滩Barbecue,丰富多彩的游戏环节,还有海水中的嬉戏,都让人印象深刻。另一次有趣的活动是和新南的交换生一起去Taronga Zoo,一行十余人,见到了萌萌的考拉,袋鼠,鸵鸟,还有各种各样澳洲的生物。有幸观看了海豚展和飞鸟展,精彩纷呈。飞鸟展在露天的平台,能够看到悉尼歌剧院与海湾大桥,视野开阔,让人心旷神怡。
新南的图书馆很棒,设计感与现代感十足。用来自习的位置很多,不用担心没有位置自习。机房和打印机也可以随便用,非常方便。我所在的实验室是材料系楼的七层,从一侧的落地窗可以看到学校旁边的马场,视野开阔。实验室采用了公共办公的方式,和国内的实验室也有所不同。新南的其他系楼也各具特点。总体而言,新南给人的感觉是年轻且充满活力的。
在新南的三个多月里,我完成了本科毕业设计,并最终在北航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在新南,我每两周会和导师见一次面,汇报课题进度,讨论课题中出现的问题。不同于国内的是,导师经常会主动联系我,安排会面的时间。导师的意见都非常中肯,加深了我对科研方法的认识。在新南做了一次课题汇报,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临别时,导师对我的研究工作表示赞赏,并希望我有机会能跟他接着读博士。
周末的公交很便宜,非常适合出去玩。我和安曼一同去悉尼歌剧院听过一场荒诞剧,坐在第二排,效果非常赞。海滩也是我们常去的地方,海边的景色百看不厌,而且离学校很近,非常方便。在新南还认识了一位南开英语系的同学,经常一起约饭。作为工科生的我,总是能从她那听到很多有趣的故事。生日那天,她陪我一起沿着海岸线步行到Watson Bay。海岸线有时会被草地和住宅区间断。我们向每一位路人问好,收获他们和善的目光。在Watson Bay的码头,看夕阳西下,给海面和帆船披上金色的礼服。周末也会去逛悉尼的博物馆,安静地看每一幅油画与新奇的艺术品,莫奈梵高的作品也点缀其间。回国前有幸看到了Vivid Sydney灯光节,流光溢彩。Darling Harbor的水幕音乐喷泉表演让人留恋,Martin Place的创意喷泉和灯光同样精彩。
三个多月的交换生活,每一天其实都是平凡的。但当我回想起来时,又觉得珍贵无比。没有什么遗憾,有的只有惊喜。在国外,永远不是孤身一人,有和自己一同交换的同学,有指导课题的导师,还有国内的家人和朋友。总结略显单薄,只能从记忆中采撷几个稍显动人的片段,希望能够给将要出国交换的学弟学妹们些微的帮助。